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行在重建进奏院 南宋 · 程珌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七九○、《洺水集》卷八
古者诸侯述职于王所,必有馆焉。
周立邑,汉设邸,周而上可推也。
唐中不竞,藩置益舛。
我国家天临海镜,东至于海,西达于关,南淮北冀,万里一堠,制为大、中、下都督府,又路为都督府,又路为安抚司
府州军凡馀四百,上之施令布教,雷行雨沛,朝发九天,莫周万宇,下之执秩,拱稽归时,事脩常职。
凡郡条之宜、民情之隐,奉章而上谒,稽疑于太宰,质政于有司,川流环运,道不虚足。
使要荒如畿甸,畿甸如堂陛,不知有天关九重之隔者,皆于邸而咽喉焉。
又域外羁縻之州五十有三,咸凛声教。
又其外曰海滨,海滨之国以百数,若安南高丽等,岁时入贡。
又若鼠岛、麟洲,腾风踏浪,译言贾宝,自达于舶司,亦有请于朝者。
然则是邸顾不甚重矣乎!
六龙御东,志在北还,往往百司庶府仅取苟具,故邸亦草缮。
中更融风,尝再缮之,草又甚焉。
岁老益摧,于事弗称。
矧今也齐鲁魏博之间,连城数十,奉图请命,皇仁天覆,怀来方兴,执玉万国,日月可冀,邸顾若是,将焉攸赖?
乃典邸朱君、王君请之朝,朝颁万缗,遂更新之。
丰栋厚梁,平庭壮楗,宿直之庐,书檄之储,胥史之居,洗陋揭庳,具曰伟哉。
比成也,乃落之,甘泉之从臣、宰枢之列掾咸在焉。
二君谓予曰:「古者官修其方,故物不坻伏。
方之为言书也,书其设官之由、职治之事,朝夕以自厉焉。
周官三百六十,官各为书。
其典适四方者,则又物为一书,多或至五书。
后世弗奠厥官,其书亡,故其职因之废放,所由来久矣。
今院再建,书未遑也,记其可已乎」?
某谓二君知邸之为重也而作新之,才能集事,智能役物,故费半而功倍之,皆可书也。
至若知邸之当建,而又知职之当为,且欲记之,以庶几古人之修方,是尤不可不书也。
然古者官无崇卑,皆得以其职谏焉。
夫上宣下纳,邸之职也。
因出纳以寓箴规,非古人修方之意与?
然则由唐迨今,凡领斯邸者,率至大用,岂无为邪?
由其号者观其实,后其职者继其事,二君之意深矣。
朱君名藻王君名与权
参知政事李鸣复生日诏 南宋 · 许应龙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一六、《东涧集》卷一
月届仲冬,实阳气潜萌之始;
天生贤佐,乃太平能立之基。
既昭弧矢之祥,宜厚牵醪之礼。
往祗恩遇,益介寿祺。
范钟国子祭酒 南宋 · 许应龙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一八、《东涧集》卷三
成俗化民,必由乎学;
传道授业,当立之师。
然非博习修洁之儒,曷任教养作成之寄?
以尔禀资恬淡,履行粹纯,列职郎闱,靖共尔位,谈经秘殿,启沃朕心。
擢由册府之中,进陟儒宫之长。
成均以治学政,精勤而诲诸生,汝所素明,奚劳多训?
天基节贺表(一) 南宋 · 许应龙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二五、《东涧集》卷九
天生民而立之君,茂启中兴之运;
臣归美以报其上,共欣载夙之辰。
恭惟皇帝陛下,德配乾坤,明并日月。
任人共政,已归齐国之侵疆;
用夏变夷,复致单于之慕义。
自今以始,俾炽而昌,宜诞日之甫临,庆休祺之滋至。
臣縻身南土,引睇北辰。
使富使寿而多男,愿上尧封之祝;
宜民宜人而受禄,载赓周《雅》之诗。
繁昌县学记 南宋 · 许应龙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三○、《东涧集》卷一三
繁昌邑庠肇于庆历,迄今几二百祀。
其地则始在县治之南,寻迁于东,复迁于东北隅,或因烬而创,或因敝而修。
比岁以来,邑计窘匮,遂不复葺。
三山王公来莅兹邑,首谒先圣,循行学宫,视其殿则倾东溃西,视其堂则上雨旁风,廊庑圮毁,庭除榛芜。
公嗟吁良久,亟欲新之,而宿逋溢万,无以为资。
期年政成,则用渐纾,乃市木石,乃陶瓦甓,乃属匠役,倚周簿𤂖董其事。
前设棂星,次植三门,旁置翼屋,殿之间三,堂之间五,斋之间十有八,至于庖湢亦罔不具,环以垣墉凡百有十丈。
经始于乙卯之夏,讫功于庚辰之秋,宏敞峻洁,顿改旧观。
祀器尚缺,复新创制,共縻米百石有奇,钱一千一百缗有奇。
学廪素微,赡给虑啬,复岁增缗钱四百、米石百有二十,俾青衿肄业其中,月有书,季有考。
于是阖邑誉髦族观聚叹,愿得文以志诸石,走介来请。
余谓僖公修泮,《诗》有其歌;
文翁兴学,史有其赞。
郡国之大,财丰而用足,其力固易为者,犹使人咏叹无斁。
矧地俭于百里,复承公私赤立之馀,乃能经画缔纫,其事为孔艰焉,是乌可以无纪?
况今之为邑者苟以办治闻,则献羡馀以希进,饰庖传以称客,否则以封殖其私,留意于庠序者盖罕焉。
今公舍彼为此,不曰贤乎?
一宜记。
间有兴学者,又第饰美观,贾虚誉而教养不立,今公乃丰其储而课以艺,或城阙无佻达之讥,环佩获渐摩之益。
二宜记。
邑之秀民不利于南宫数纪矣,今是学甫建而登桂籍者即有人焉,拔茹连,当自兹始。
三宜记。
至于修坛壝,新仓庾,葺杠梁,表闾巷,又特其馀功耳。
盖公廉勤练密,讼理而政平,县计既裕,遂得以为脩旧起废之举,善最蔼闻,趣召不远。
使嗣是者毋替其成,又从而增益之,则邑之蒙赐其可既乎?
太守到任谢丞相(权武冈军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六九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五、《翰苑新书》续集卷三二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八四○三
窃以边郡负丞,愧何功于涉笔;
中朝改牧,命以次而设麾。
虽时暂以从权,亦日虞于非据。
重感大造陶镕之赐,敢废小吏竿牍之恭!
伏念某全抱迂疏,倍勤抆拭。
广文轗轲,既保全茅屋之归;
半刺翱翔,又减缩葵丘之代。
无蟹易嫌于监郡,不龟敢望于封侯!
方图下考之书,恪布中涓之谢。
日君乏使,故侯揽辔以疾驱;
夜枕不安,新尹怀章而未上。
勤庙堂之轸念,虑狱市之扰奸。
姑令副贰之车,且护方寸之印。
鹑兮胡瞻于不猎,马也讵可以守闾。
正使五日京兆之间,亦有千里宅生之寄。
科琐边吏,非蒙真汉相之知;
申画郊圻,安得假齐王之命!
兹者伏遇某官得圣之任,为帝者师。
万亿年敬天之休,岂止书郭中令之考;
五百岁名世者出,盖欲传孟轲氏之宗。
更新绍定之初元,遴选神爵之良吏。
谓友邦必立之亚旅,正欲充虚;
督邮未逐于聋丞,不妨借听。
虽小人乘器,终于必夺;
然大钧播物,允矣无垠。
某敢不三思而行,一日必葺?
虽惭尸祝,越尊俎而代庖人之劳;
当籍吏民,封府库以待将军之至。
国子录谢执政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七○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七、《启隽类函》卷二七
抱关金耀,已污掌故之科;
分席璜宫,初乏知新之学。
进非有德,迁不以劳。
永言小善必录之由,全出大钧无垠之造。
所感厚甚,无谢可乎?
切以太学风化之本原,其来已古;
大夫国人所矜式,必立之师。
故虽尾僚,亦关首善。
道出羲皇而过屈、宋,犹曰于我何有哉;
文规姚姒而逮《庄》、《骚》,尚闻有笑于列者。
不善螟蛉蜾裸之祝,宁无骊驹狗曲之嘲。
伏念某学不知方,仕未能信。
呻其佔毕,缺师友之渊源;
著之话言,皆童孺之糠秕。
冒昧登畿之绶,追随筦库之家。
甲第梁肉之纷纷,岂为我设;
穷年膏油之兀兀,反教人为。
敢意成均,获齿纠录。
居然从国子先生之后,何以报王公大人之知!
伏遇某官该辅天功,奋庸人望。
收歛攻教,恐驽马有十驾之材;
搜搅流离,谓鳟鲂皆九罭之选。
亦既招诸生而立馆下,不嫌养万钟而教国中。
怜其役役之常,课以循循之诱。
某敢不益磨行检,谨饬廉隅?
孝先昼眠,正恐嘲师之无笥;
昌黎晨入,讵应诘匠以为楹。
国录谢给舍台谏启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七○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七
文学掌故之官,何心高位;
京师首善之化,乃尾下僚。
是名清资,非有素望。
躐进金闺之秩,仍依璧水之流。
三省疏庸,一何侥冒!
切以成均合国之子弟,爰立之师;
简书畏我之友朋,必归之录。
官曹虽小,职任不轻。
元祐间伊川、横渠其选,至绍圣后则建安龟山之流。
今虽乏人,何为至我!
伏念某志虽语上,材不逮中。
幼而学之,亦欲垂竹帛之尺寸;
齿之长矣,初未离沟渎之寻常。
甘心此士之江湖,绝意真人之官府。
敢意主文书于几阁,又获陪冠带于桥门。
郑虔无毡,亦惧官长之骂;
边韶有笥,尚贻弟子之嘲。
顾敢招诸生以来前,亦恃有仁人之在上。
伏遇某官纲维国论,管摄文盟。
存先觉觉后之心,推欲立立人之学,虽当青衿挑闼之后,不改缁衣馆粲之诚。
念圣人之及万民,亦惟养士;
思君子之有三乐,无若育材。
故宫商执爨之桐,以规矩登场之木。
某敢不靖共尔位,涤濯其心?
业精于勤,荒于嬉,固当检押;
学行之上,言之次,尤愿琢磨。
国录葛祭酒洪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七○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七
掌故无文学之实,正觉腼颜;
首善盖风化之原,猥容钳尾。
环顾其中,未见可者;
达之士,为之前焉。
忻然小官之不辞,乐在君子之易事。
切以授业传道解惑也,既立之师;
同寅协恭和衷哉,必率其属。
思昔吕正献长成均之日,实举张横渠正录之官。
今兹寻坠绪之茫茫,讵宜用馀子之碌碌。
阜螽草虫,非得其类;
奔蜂藿蠋,难奏尔庸。
如某者鹿鹿凡材,鱼鱼末学。
赋资蹇浅,迷高明广大之天渊;
涉世坎艰,多患难贱贫之日月。
漫焉未能信之仕,凄其不足畏之年。
兹由几阁之文书,躐缀桥门之冠带。
羲皇,过屈宋,犹曰儒术于我何有哉;
规姚姒,逮庄骚,尚闻诸生有笑于列者。
况无所挟,何恃而前!
亦惟亲大司函丈之间,可以习小雅隶三之业。
伏遇某官以耆寿俊,为社稷臣
天下之达尊三,公难他逊;
君子之所教五,帝曰汝谐
资自治治人之准绳,垂先觉觉后之矩彟。
天之高也,星辰之远也,今幸立弟子之行;
阳以暴之,江汉以濯之,初何畏官长之骂。
某敢不尊其瞻视,审所步趍?
商财贿之有无,计班赀之崇庳,遐不谓矣;
观道德于前后,听教诲于左右,愿卒成之。
代回朱上舍中有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七五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一二
饷以新诗,傧之旧藁,萧然四立之壁,得此兼乘之珠。
藏弆为荣,不知所报。
恭惟某人胸蟠古学,手抉天章,兹遥赋于高唐,已洗空于下蔡
详味三四篇之健语,载观十九首之遗音,失馀子于牛毛,发寒光于骊目。
惠而好我,隽甚逼人。
某爱莫助之,颜之厚矣。
开张箧笥,谅无须津筏之求;
划豁垠崖,所愿见琳琅之取。
章尚书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八○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一七
申命秩宗,正宰伯。
春官六十,立之长以维专;
曲礼三千,待其人而后举。
有隆图任,兹遂真除。
恭惟某官重德镇浮,清规厉俗。
中流砥柱,百壬夙避其锋;
野水孤舟,六丁莫措其手。
伟云山之舒卷,关天下之重轻。
迨兹改弦,复此持橐。
坚车大艎,安徐而后进;
光风霁月,逾久而益明。
粤从贰卿,实典三礼,振自古寅清之职,还斯民子谅之心。
不惟和上下而治神人,盖将经国家而定社稷。
兹引星辰而上,益高日月之依。
武德间有谠言,忠无不报;
贞观初践台斗,理有固然。
某阻作凫趋,但深鳌抃。
小草有远志,怀哉并世之医和
大夏无弃材,盍以与闻于匠石。
钱塘赵县丞彦的通史都大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二八三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二三
佐赤县于京畿,曾微善状;
望绣衣于霄汉,辄贽空函。
诚知使者之輶轩,宁顾丞哉之厅壁。
恃仁人之在上,实善类之焉依。
敢沥寸丹,敬裁尺素。
伏念某地寒无挟,天赋甚悭,滥缀族盟,既愧宗英之卓尔;
仅凭门荫,又惭举首之袖然。
粗谨守于廉勤,亦徒劳于州县。
每发辛勤三十年之叹,若为扶摇九万里之程。
顷赞武夷之六条,及识文昌之八座。
青冥强箭,妄希一发以五豝;
绿水寒波,竟少九门之两翼。
兹赞日畿之邑,辄为露剡之谋。
冒于一来,茫然四顾。
尽蘖去牙角,岂无对立之
托根借恩光,谁念无言之桃李。
兹闻皇华之使,实司造化之炉,遂忘跃冶之嫌,辄控问钧之请。
恭惟某官清涵沆瀣,峻禀扶舆。
伊陟,若咸贤,合继相门之相;
有封胡,有羯末,乃安常调之常。
五马不受于二毛,八骏又驰于四牡。
良弓良冶,广开橐籥之权;
铸金铸人,总出阴阳之炭。
圜法令行而禁止,方兄昔歉而今丰。
点铁成金。
实在一陶之巧匠;
镕铜合颖,即成百尺之浮屠。
代回巩都大嵘冬启 南宋 · 李刘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○一、《梅亭先生四六标准》卷四○
天复一阳,滋萌帝泽;
星连五纬,照映使华。
维时山立之休,翕受川增之祉。
恭惟某官和钟玉律,清彻冰壶。
方今之务孔殷,孰堪经济;
圜法之司尤急,政藉阜通。
会当钱流地上之馀,即有人自日边之召。
某心随灰冷,技蔑线长。
赋问大钧,将为天下而实贺;
诗成小至,亦惊人事之相催。
国子监丞姚宝秘书丞 南宋 · 洪咨夔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九一、《平斋集》卷一九
敕具官某:自天圣至嘉祐,进士上之三人,多至公卿,岂惟后稷之穑有相,抑丰芑之仁也。
尔以强立之学辅致远之器,大廷射策,名在龟列而安平进,朕亲政始徕之。
丞于胄监,进丞于中秘,尽交瀛洲之彦,纵论藏室之书,浩乎沛然,光明秀杰之望,得所封植矣。
可。
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致仕真德秀银青光禄大夫 南宋 · 洪咨夔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九七、《平斋集》卷二三
敕:致为臣而归,甫惜孟轲之去;
非夫人之恸,忽惊颜子之亡。
以十年退养廊庙之姿,不一日与闻朝廷之议。
悲深易箦,恩重书棺。
具官某休休焉有容,属属乎其敬。
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之经世,讲贯深微;
《伊训》、《说命》之格君,敷陈坦白。
少徊朔于禁路,首典领于文闱。
为国蒐贤,忘身竭瘁。
方腾彻棘之誉,已告负薪之忧。
趣升股肱,旋乞骸骨。
钟全气于三光五岳,如斯几人?
受正命于太极两仪,仅尔中寿。
举朝叹息,行道咨嗟。
顾民生之方殿屎,岂天意之未平治
咸觖金瓯之望,特升银艾之荣。
噫!
涉大水而无津,孰济奔流之势;
仰高山而景行,尚闻屹立之风。
九原可兴,百世不朽。
可。
贺庙堂定策启劄 南宋 · 洪咨夔
 出处:全宋文卷七○○二、《平斋集》卷二五
恭审以一代元勋,定万世大策,生灵有主,社稷无疆。
尝观历代之源流,因考置君之本末。
奉之冕服,伊尹太甲阿衡
逆以干戈,召公相康王作《顾命》。
凡邦家奕世之庆,皆宰辅得人之功。
秦不足言,汉亦未善。
代王之入以太尉陈平何为?
曾孙之立以将军杨敞不与。
或外戚推择于襁褓之内,或宦官操制于掌握之中。
托周公行事者皆然,如武侯用心者有几?
以至晋听之司马之处分,唐付之中尉之转移,倒持太阿,擅弄神器。
忠如狄仁杰中宗仅付诸人;
智如李卫公宣宗不出于己。
噬脐莫及,扼揽徒多。
惟我熙朝,若时元老。
藏书金匮,定大业于兄弟之继承;
渍墨水盂,扶正统于父子之授受。
顾托之寄在宰相,拥立之权归朝廷。
大典具存,盛事复见。
某官相先帝十七年之治,培皇家亿万祀之休。
巍巍煌煌,《无逸》太平之业;
濯濯赫赫,《崧高》中兴之谋。
逮凭几之道扬,重嗣服之付托。
讴歌之启而人心属,历数在舜而天命归。
危疑虽深,咳唾已定。
挈荐雷而出地,独恃寸心;
扶大明而当天,尽出一手。
此盖列圣监其志,先正启其衷,用能奠九鼎于声色不动之中,于以大一统于观听惟新之始。
旂常遍纪,钟吕特书,泰山乔岳之俱崇,长江大河之无极。
某委身坱圠,拭目休明,知宗祏之有依,与草木而同庆
然事莫难于谋始,功尤重于图终。
潞公老臣,尽日立侍于少主之侧;
魏公旧相,一旦卷帘于母后之前。
有光昔人,正在今日。
某下情不任踊跃庆快之至。
先立一子俟将来本宗有昭穆相当人双立判 南宋 · 方大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六六、《名公书判清明集》卷八
丁□□无子,争立者凡三项。
县主其族人所推丁僖者,固然矣。
佥厅犹有疑焉者,若□氏果其妻,则有夫亡从妻之条,然乘□□死日乃入,妇人有无耻者若是乎!
□□父妾安安主其女夫家孕婢,指为□□遗腹,有嫂□氏之语,而族人不以为然也。
若邓氏即安安果生□□,则有诸户绝人有所生母若祖母同居者,财产并听为主之条。
然邓氏词称□□为亡男,又自曰庶母,而丁一鹗则谓只生一女之妾,是生母之说未必然也。
帖县更与契勘,着实保明申,十日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看详案卷,参以通判所申,见得丁□□无嗣,丁僖孙三从侄,虽昭穆相当,但年二十有一,已承父分,已自婚娶,与□□素有雠隙,入其家,乱其妾。
又近亲一鹗、一夔,庶母、继母之所不乐,若强立之,何以绝词?
荣孙,异姓也,七岁,且遗嘱非真,似难争立。
贵奴之子虽异姓,方在襁褓,而一鹗、一夔、邓氏□□皆所愿立,固非所由尊长。
参之人情法意亦近之,然使独立,恐不能绝丁僖之词。
莫若照条检校,先立贵奴之子,仍俟丁族子孙之生者,择昭穆相当而并立之,而邓氏□□不许典卖,庶几□□之业可保,而欺孤灭寡之徒可绝觊觎之望矣。
乔丞相 南宋 · 方大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七四、《铁庵集》卷一四
某剪焉孤远,去光范门十阅月。
念向者待罪柱下日,见大丞相领百官班拜墀下,而与圣天子都俞吁咈于一堂之上,得以载笔拱立。
退歛马道侧,见朱衣吏引入黄扉,某亦趋伏后省,时以职事晋谒。
盖旦旦如是,忘其为疏且贱者亦十阅月。
自今思之,一落千丈,岂复彷佛畴昔!
然日与海隅苍生涵泳大化,歌诵盛德。
泰阶六符,举头即见,岂必其身之朝夕左右而后为亲且近哉?
尝静观四五十年,其交接处如绍、庆,如禧、定,如宝、绍,如端、熙,其间大机括关涉甚多,皆大丞相所目击而身历者,蓍龟之见,无一言不验。
使其言尽售于前,亦岂至如今之多艰?
以三朝之元老,受九重之眷倚,佩四海之安危,其上与天通者,皦然之心耳。
本朝立国素弱,虽盛时不免和戎,况今乎?
顾所以得其和者,何如以款为备?
既上下明知之,愿大丞相留意。
契丹澶渊,其危迫与将至汴京何以异?
其成败悬绝者,景德之与宣和其證候自不同耳。
然则君德必修明,朝纲必整肃,国论必端正,皆所以助立国之弱,而上感天心,下服人心者也。
上亲政初,倾心以听外廷。
既而事变错出,非特或者得以有辞,而诸贤亦自交责。
所赖圣德高明,益恐惧修省,则启沃之力也;
善类之脉不遂断,则护持之力也。
此海内所共知。
若元气充实,则外邪自有消弭之理,愿大丞相益留意。
某名论素卑,脱场屋之日虽早,在田庐之岁亦多。
偶缀班底,碌碌随群者久之。
乙未夏自殿庐校试,出见大丞相于爰立之初,沐问拊甚悉。
自是□□必加盼。
明年秋解言责,见大丞相于再入之初,沐称奖尤悉。
方以狂瞽求去,而曲勉使留。
至夏火灾后,不待言者见逐,已自知其罪决不可留矣。
然而得之所闻,未逐前蒙启拟甚力,既逐后蒙营解尤力。
自念生平拙讷,不敢求闻于人,虽敌己以下未必深相知,何以得此于大丞相哉?
古人所谓知己,不过如是。
重念某忝右省一年,无毫发补报,罪大罚薄,永弃固宜。
误恩畀祠,得窃闲廪,免堕沟壑。
圣上之赐大矣,惟有晨夕一瓣,效华封人之祝。
丞相之赐大矣,何以效门下士之报!
朝思夕惟,岂不欲赞赤松绿野之游?
然而未遽可者,助建本之议,定安边之想,使忠贤得职,而审择其弘毅任重、可以为己代者而授之,则后乐之意可遂,□世相业有光矣。
此庙谟所素定,而区区忠助,尤愿大丞相益加之意。
郑丞相清之(一) 南宋 · 方大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七四、《铁庵集》卷一四
某伏自旧秋,拘系蒲省,与平日造谒光范者不同。
暨股肱与耳目俱移,身可以出,而免椟方上,衮衣已绝江矣,视昔人越境送师之谊有愧焉。
尺笺伺候,阅岁不登,泰阶芒寒,引睇终夕。
因念初入脩门之时,适值真儒爰立之始。
三十年利欲之世界,败坏不可为之天下,一旦减驺撤乐,不求以律人,而闻风自化者,绾之俭也;
改弦易辙,不以前之出于乡曲为嫌者,温公之勇也。
悉起陆沉之诸贤,不欲其恩之归己也;
尽撤言路之副封,不虞其不便于己也。
其章章较著者。
癸巳冬乙未夏,骎骎其有元祐气象。
使天祐我宋,狄难不作,则彝鼎之勋,谁能及之!
知狂虏之必来,而逆遏其冲,则中兴之紫岩所不能成功者,而心则可谅。
向者易楮,以新一换旧二,交议其失信;
今以一换一,不失信矣,损上益下矣。
换之时既皆称之,而近又议其不当换。
向者纳苗既倍,或不止倍,交议其过取;
今悉从轻减,不过取矣,损上益下矣。
减之时既皆赞之,而旋又议其不当减,犹谓世论之皆平乎?
本朝立国最弱,所恃以祈天永命者,惟有施惠泽以收人心耳。
则变故迭起,滨于危而不亡者,伊谁之力?
某曩每晋拜钦翘,未尝见大丞相一日伸眉。
今宜以释位为乐,然闻身在林泉,心在王室,忧虑之切过于坐黄閤时,则皎然之心,天知之,主上知之,海内之识者知之。
赋《东山》之归,歌《淇澳》之入,非与世道相关欤?
某远方孤士,三年前一县令耳,识朝迹为何物。
今叨辍小两省,不进不休,微陶铸之力不及此。
每疑圣君贤相相逢如此,而时运未亨,意其必当有还天理、感天心之实。
中任言责,不惮婴鳞,谓以此报国,以此报主上,乃所以报大丞相也。
自顾朴拙,久玷亡补,两于榻前求去,一则曰且待,二则曰未可。
强颜忍耻,外愧公议,内愧私心,必得请乃已。
眇未有报德之期,敢告为国寿重,为民护爱,为吾道立砥柱,式副一世善类拳拳之祷。
王大卿(五) 南宋 · 方大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七七、《铁庵集》卷一六
某前秋过富沙,留三日,瞻山川之形胜,企军府之雄华,为府主者必有大福力、大威望如都承大卿乃克称,而某也梦所不敢到。
忽闻壬午一日之间,趣刻趣销者隐然于一堂。
吁咈之中,不露圭角可也,岂谓近而朝市之一喧,远而四方之虚传,而颓然废放。
不出户之踪漫不之知,既知之,惟有惕惧。
况又后旬馀甄别人材之札,其间数字读者吐舌,况某乎?
安得不益惕惧?
空元祐人物于奸党邪等之中,此事岂可再见?
今蒙被此名者幸不甚多,况语意未必然邪?
中外皆妄揣,汉子房所谓「帝所憎,群臣所共知,谁最甚」者也。
区区谓小臣去国跨三年,而能为人主不忘如此;
不忘其人,斯不忘其言矣。
或者幡然感寤,殆天意也。
蒙赐书时,但以初报为贺,往往未见续报耳;
既见之,岂不易喜而忧?
某孤孑立朝,欲自结知九重,独左揆久察其无他,大卿每过称其无瑕,退自检点,辄不敢当。
某亦密察,当世气力全而谋断审,可以付重任者莫阁下若,行矣得政,必能开广渊衷,有以明某之心,则死且不朽矣。
自柄臣相踵,三十馀年间,士大夫肺肠变换殆尽。
端平初发露宁几时,今骎骎复然。
某所望于卓然自立之君子者不浅,非独自为谋也,故不觉其言之多。